桥梁工程系介绍

“百年土木,百年桥梁”。桥梁工程学科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,在1896年建校初期即开设了相关科组。1906年山海关铁路官学堂搬迁至唐山,更名为“唐山铁路学堂”,开设铁路组和桥梁组;1937年发展到铁道组、结构组(含桥梁)、水利组、房建组等多个学科;1945年抗战胜利后,桥梁学科隶属于土木系;1952年全国性学科大调整,成立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。1972年成立铁道工程系,下设桥梁工程专业;1986年成立土木工程系,桥梁专业为其重点专业之一。1989年,成立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(筹),桥梁专业和隧道专业合并建立“桥梁与地下工程系”;1996年,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实体运行,将结构工程研究所和桥梁教研室均撤消合并建立“桥梁与结构工程系”;2004年改称为“桥梁工程系”。

桥梁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、“211工程”第一批重点建设学科、国家级重点学科。桥梁工程系具有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(桥梁方向)博士和硕士、交通基础设施方向工程博士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以及高师硕士等类型学位的培养和授予权。在毕业生中涌现出茅以升、林同炎、秦顺全等一批(20余名)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及国家工程勘测设计大师。具有大型边界层风洞、大型振动台、电液伺服实验系统、千吨级压力机、结构静动力分析试验系统及水槽造流系统等试验设施,依托平台包括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、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、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、深水大跨桥梁实验室、茅以升桥梁研究所、秦顺全院士工作室、桥梁抗风及行车安全四川省创新团队、深水大跨桥梁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。

桥梁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桥梁工程新结构、新材料及设计理论;桥梁建造与管维技术、长期性能与安全评定;桥梁工程防灾减灾理论与控制;桥梁车致振动、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;海洋桥梁结构理论与建造技术;复杂艰险山区桥梁安全与耐久性等。

围绕桥梁科学发展趋势和工程建设的重大需求,在钢桥稳定与疲劳理论、混凝土桥梁及钢—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设计理论、大跨悬索桥设计理论、车桥耦合振动、风-车-桥耦合动力学、复杂桥梁空间非线性与精细化分析、桥梁损伤识别与健全性评估、桥梁结构施工控制理论、桥梁结构可靠性和耐久性、桥梁工程抗风与抗震、铁路桥梁减振与降噪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,均有丰硕的学术成果。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包括万县长江大桥、虎门大桥、南京长江二桥、芜湖长江大桥、苏通长江大桥、矮寨大桥、西堠门大桥、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、沪通铁路长江大桥、五峰山铁路长江大桥、港珠澳大桥等众多大型桥梁工程及部分国际桥梁工程,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,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
本系专任教师共计67人,其中教授20人、副教授24人、讲师23人。包括: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,千人计划2人,国家杰青1人,长江学者2人,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,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,青年千人1人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,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,交通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1人,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人,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5人,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,四川省杰青2人,四川省千人1人,四川天府万人领军人才1人,西南交通大学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5人。

桥梁工程系主要承担土木工程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桥梁与隧道工程(桥梁方向)、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(桥梁方向)两个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工作,开设本科桥梁工程方向课程近十门,每年承担逾千人的课程教学、实践教学、毕业设计指导及科创竞赛指导工作。在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设置有:《桥梁工程概论》、《桥梁规划与总体设计》、《混凝土桥》、《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》、《缆索承重桥梁》、《桥梁建造技术》等专业核心课程。其中《桥梁工程概论》课程为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。目前全系年招收本科生200余名、硕士生约140名,博士生约25名,接纳多名博士后入站研究,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人数20余人。本系毕业生主要从事桥梁设计、施工、管理、科研等相关工作,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。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,社会对本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。

主 任: 李永乐

副主任:李小珍,张清华,肖林

助 理:向活跃

教师委员会主任:秦顺全

教师委员会副主任:李亚东,赵人达

系支部书记:张清华

系支部委员:肖林,张方

电 话:(028)87600630

E-Mail:xnjdql@163.com

QQ图片20190517111942.png